一、定义与症状
儿童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,粪质稀薄,水分增加,每日排便量超过 200 克,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、黏液。常见症状包括频繁的稀便或水样便、腹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等。
二、原因
1. 感染性因素
- 病毒感染:如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。
- 细菌感染: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。
- 寄生虫感染:如贾第鞭毛虫、阿米巴原虫等。
2. 非感染性因素
- 饮食不当:进食过多、过少,食物成分改变,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。
- 气候变化:腹部着凉等。
- 药物副作用:某些抗生素、清热解毒类中药等。
- 肠道菌群失调。
三、危害
1.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:这是儿童腹泻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,可能导致孩子精神萎靡、皮肤干燥、眼窝凹陷、尿量减少等。
2. 营养不良:长期或严重的腹泻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,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。
3. 肠道损伤:频繁的腹泻可能损伤肠道黏膜,影响肠道正常功能。
四、治疗
1. 调整饮食: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;人工喂养的宝宝,可适当减少奶量或稀释奶粉;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,应避免食用油腻、辛辣、生冷食物。
2.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,重度脱水需要静脉补液。
3. 药物治疗
- 益生菌: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。
- 蒙脱石散:收敛止泻。
- 抗感染药物:如果是细菌感染,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。
五、家庭护理
1. 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、体温、大便次数和性状、尿量等。
2.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,勤洗手,孩子的餐具、玩具等要定期消毒。
3. 保持孩子臀部清洁干燥,避免红臀发生。
4. 腹泻期间孩子的腹部要注意保暖。
六、预防
1. 注意饮食卫生,食物要新鲜、干净,不吃变质食物。
2.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洗手。
3. 合理喂养,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。
4. 按时接种疫苗,如轮状病毒疫苗。
5. 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。
如果孩子腹泻症状严重、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发热、精神差等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科普知识:
一、定义
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,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。
二、症状
1. 发热:体温可高达 39℃左右,持续时间较长,多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。
2. 咳嗽:初期为干咳,之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,有时会咳出黏稠痰液,甚至痰中带血。
3. 呼吸急促:孩子呼吸频率加快,可能伴有喘息。
4. 其他症状:可能有乏力、头痛、咽痛、肌肉酸痛、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。
三、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咳嗽、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中含有病原体,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。
四、诊断
1. 临床症状和体征: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、肺部听诊等进行初步判断。
2. 实验室检查:包括血常规、C 反应蛋白、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、病原学检查等。
3. 胸部影像学检查:如 X 光或 CT 检查,可发现肺部炎症的部位和范围。
五、治疗
1. 抗生素治疗: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如红霉素、阿奇霉素等。疗程通常为 2 - 3 周。
2. 对症治疗:
- 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,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。
- 咳嗽剧烈时使用止咳祛痰药物。
- 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。
六、并发症
1. 肺外并发症:如心肌炎、脑炎、肝炎、肾炎等。
2. 肺部并发症:如肺不张、胸腔积液等。
七、预后
大多数儿童支原体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痊愈,但也有少数病情较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儿,可能恢复较慢或遗留一些后遗症。
八、预防
1.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: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睡眠。
2. 注意个人卫生:勤洗手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。
3. 避免接触感染源: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,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。
如果孩子出现疑似支原体肺炎的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。